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新闻中心

中国企业走出去:新优势和新挑战

发布日期:2024/7/12 17:44:15

浏览次数: 点赞数: 收藏数: 关注数: 【赞一个】    【举报】    【收藏】    【关注】
中国企业走出去:新优势和新挑战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 潘圆圆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

外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外投资(ODI)数量为1853亿美元,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ODI的重要性将持续上升。中国ODI从2003年起步,在2016年达到顶峰的1961亿美元。与之前相比,此次ODI增长最典型的特征是,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这个特征在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中特别明显。

发达经济体是中国企业看重的投资目的地,但投资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不同阶段的中国投资面临不同的困难。在投资的早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与企业竞争力增强常常同步进行,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有助于增强中国企业的优势。因为防范中国企业通过“借力”和“补短板”来实现提升,发达经济体指责投资中的“非经济动机”,防范并限制中国投资,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在2020-2022年出现了下降。随着中国对外投资步入相对成熟期,具有自身优势的中国企业展开对外投资,其投资行为会更类似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国的对外投资模式也与传统投资理论预测的更加接近,大概率会面临严苛的投资壁垒。传统的资本充裕国如美日等国的企业对外投资时,企业已经具有明显甚至是垄断性的优势,而其他企业无法获得这些优势,因此这家企业能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更好的竞争位置,进而有能力对外投资。目前投资发达经济体的中国企业中,企业拥有自身优势的情况更普遍,国内竞争帮助企业在本行业获得了优势或垄断地位。同时,国内竞争也推动中国企业向海外扩展,扩展的方式之一是对外投资,投资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面临的投资限制不会减少,东道国强化投资壁垒的可能性更大。其中有普遍的原因:“后来”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容易引发过渡担忧。上世纪60年代美国投资者在法国的投资、80年代日本投资者在美国的投资都遭遇投资壁垒。另外也有特殊的原因:中国与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在文化、社会、传统上有一定差异,投资者和东道国的沟通需要时间。以对欧洲投资为例,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了中国企业优势的转换和潜在的挑战。

第一,私营企业的比重上升。

在中国对外投资的早期,国有企业是先行者。近年来,无论从投资数量、占比还是典型案例看,私营企业的重要性出现了快速的上升。根据荣鼎咨询的数据,2022年中国私营企业对欧洲投资数量为76.9亿美元,占中国对欧投资总量的比重为92.4%,这比2010年有大幅上升。2010年中国私营企业对欧洲投资数量为3.98亿美元,占比为14.3%。近年还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私企投资案例,例如2023年2月字节跳动对挪威进行了8.1亿美元的投资,2022年12月腾讯对英国Sumo投资11.5亿美元。国企比重下降和中国投资的阶段有关,也和发达国家的歧视性政策有关。国企在中国早期投资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当时投资的重点常是国企份额较大的领域,例如能源、基础设施、金融等行业。国企在发达经济体面临歧视性的投资待遇,东道国对国企的投资和工程项目有更多的监管,这包括投资审查、合规、供应链、补贴等方面的规则。不仅在欧洲,国企在其他发达经济体面临类似的限制。不仅是国企,中国竞争力较强的私企同样被“特别关注”。

第二,绿地投资的重要性上升。

传统上,中国对欧投资中并购是主要的方式。根据荣鼎咨询的数据,2010-2019年,并购金额占对欧投资总量的比重约为95%,绿地投资占比常低于5%。2020年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绿地投资占比大幅上升。2020-2022年,中国对欧绿地投资的金额分别为14.9亿美元、39亿美元和35.8亿美元,占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6.5%、32.7%和43%。2020年后中国对欧投资中,出现了更多的绿地投资项目,表明投资者愿意而且有能力付出更高的成本,承担在东道国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重资产”的方式进行投资欧洲。未来中国为了规避贸易壁垒而进行的绿地投资将更常见。部分发达经济体的投资限制从并购延伸到绿地投资,是对这种态势的一个回应。同时,中国并购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企业仍处于严密监控之下,通过率低。

第三,汽车等相对优势产业对外投资量增加。

早期中国对欧投资中制造业已经占有一定份额。在早期投资的基础上,加上国内的优势积累,中国汽车和零部件行业异军突起成为对欧投资的亮点行业。2022年中国对欧洲汽车行业投资数量约为44亿美元,对欧汽车及相关产业链的投资非常有代表性。例如2023年5月和7月,吉利分别对英国和西班牙投资2.9亿美元和9.1亿美元。6月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对瑞典投资12.8亿美元,拟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的一体化生产研发基地。

中国车企通过国内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规模效应积累了自身的优势。从空间维度看,中国的市场规模对培育汽车业的优势意义巨大。汽车是市场导向型的产业,通常大而富裕的消费市场同时也是汽车的主要生产地。2000年前汽车生产集中在北美、东亚和欧洲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市场规模对中国汽车产业同样重要,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的增长都为汽车消费提供了基础。从时间维度看,中国车企花费了较长时间来积累优势。从引进外资成立合资汽车公司开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

未来中国车商和其他优势产业投资发达经济体时,遭遇更多壁垒、面临更激烈竞争的可能性较大。对此,中国应有充分的预期,并加快提升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竞争中成长,从而实现增加中国国民财富的目的。

(潘圆圆)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