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国润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
更多>>
更多>>
新闻中心

与改革开放同行,这家德国百年家族企业要在中国书写新的“百年篇章”

发布日期:2023/12/18 22:08:06

浏览次数: 点赞数: 收藏数: 关注数: 【赞一个】    【举报】    【收藏】    【关注】
与改革开放同行,这家德国百年家族企业要在中国书写新的“百年篇章”
贺利氏,一家拥有360多年历史的德国家族企业、科技集团,业务涉及贵金属及回收、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和工业应用等。1974年,贺利氏在中国香港设立公司。20年后的1994年,贺利氏在上海闵行投资设厂。以上海为起点,贺利氏正式搭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快车,大举开拓中国大市场,开启与中国经济齐头并进的峥嵘岁月。

如今,中国市场已成为贺利氏最重要的区域市场之一,与经营了上百年的欧洲和美国市场地位相当,甚至略胜一筹。而贺利氏也凭借中国市场的出色表现,企业规模稳步扩大,成功进入世界五百强俱乐部。

回首这段历史,一切都源于企业家的一次“冒险”。

投对了

上海市闵行区光中路1号,这是近三十年前贺利氏中国内地第一家工厂的厂址,经过多次调整、扩建,如今成了企业大中华区总部所在地。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他向记者讲述了贺利氏家族企业老一辈掌门人尤尔根·贺利氏博士经常说起的故事。

1992年,时任贺利氏全球CEO的贺利氏博士随德国工商界亚太委员会(APA)来上海考察。彼时,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上海浦东大开发也即将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接待人员向贺利氏博士描绘了浦东开发的美好前景,但当时从高楼林立的浦西向黄浦江的东边望去,只能看到大量土路和砖房,浦东仍像一个大农村。

1993年,贺利氏博士再次随APA来到上海,让他感到震撼的是,短短一年不到时间,浦东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到处是工地,基础设施建设一派热火朝天,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也初现雏形。

“做得比说得还好,中国发展速度太快了!”这是上海留给贺利氏博士的印象。他当即决定,拿出600万德国马克在上海投资闵行设厂,先把一只脚迈进来。

这是一次“冒险”,没有任何周密的商业调研,也没有认真计算过投入与回报,只是基于企业家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预判——“如果中国以浦东开发的行动力和效率进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那未来这个十多亿人口的市场必然会爆发出惊人的购买力。由此,需要贺利氏的多种尖端材料,才能支撑起电子、冶金、汽车等行业的发展,来满足终端需求。”

贺利氏博士回忆说,若判断失误,最多600万马克打水漂。但若不投资,那就可能错失中国内地潜力无限的大市场。作为企业家,他愿意来中国冒险搏一次。

后来的故事证明,贺利氏“投对了”。虽然是从0起步,但企业很快在中国大陆站稳脚跟,一只脚迈进来后,又不断将新业务引入市场。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给企业带来的正向循环。”艾周平说,他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入贺利氏,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都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一速度让外企叹为观止。对于外企而言,最大的感受是“公司产品来不及生产是常态,新生产线刚投产,很快产能又不够了”。因此贺利氏在中国扩张的脚步几乎一刻未停,业务布局也从上海拓展至江苏、山东、辽宁等地。

提速了

随着公司在华业务的拓展和规模的增长,原先较为分散的布局已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管理的需要,因此2014年,贺利氏大中华区总部在上海成立。

到2014年前后,中国经济逐步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重视“速度”,过渡到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这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艾周平回忆,2013年时,许多外企感到在中国市场做生意变难了。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上升,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客户成熟了,本土制造业同行成长起来了,单纯靠国际品牌的光环已经很难打动消费者,必须要以客户为中心,用更加过硬的产品去打动市场。

那时,小部分制造业开始往东南亚等地转移,贺利氏却反向操作,加速奔赴中国,并在中国设立了许多研发中心,加强本土研发。

“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看中的是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但贺利氏进入中国的出发点是:这里有客户和市场。公司许多产品都面向中高端市场,在中国环保要求提升、客户需求升级等背景下,我们反而看到了更多机遇。设立研发中心就是表明贺利氏长期服务好中国客户的决心。”艾周平说。

例如,2019年,贺利氏还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位于美国的光伏研发中心搬至中国。一开始公司内部有人质疑:“光伏相关产品的研发过去一直都在美国进行,搬到中国进行研发行吗?”

但艾周平认为,这是必然选择:“做生意本质是服务好客户,中国在光伏行业做到了世界第一,头部几家组件厂商的全球市场总占有率达到70%至80%,客户在中国,想要和他们配合好、共同发展,必须就近建立研发中心。”

统计显示,近十年时间里,贺利氏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额比之前二十年的两倍还多,几乎每年都有各种项目在国内不同城市落地。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带动贺利氏发展提速提质,让企业在中国拥有了更宽广的天地。

扎根了

如今,贺利氏足迹遍布中国近十余个城市,拥有20余家公司。就在当下,沈阳、唐山、常熟、平湖等许多城市都有贺利氏的新厂正在建设中。这家德国家族企业正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扎根中国的“长期主义”。

今年,贺利氏在中国启动了“雇主品牌项目”,强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通过重视对人的发展,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而‘投资于人’,也是我们长期在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佳体现。”艾周平指出。

“长期主义”的信心自然来自多年来企业的切身感受——不管国际经济、政治如何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发展经济的政策始终是坚定不移的。就像企业总部所在地,上海闵行区以及颛桥镇的干部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干部们始终把外企当“自家人”,关心企业发展,为企业排忧解难,并多管齐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而连续举办第六届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更是中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今年11月,贺利氏连续六年参加进博会,展台规模、接待观众、线上线下互动、签约合作等均创下新高。不仅如此,贺利氏已提前报名了第七届进博会。

贺利氏连续参加了六届进博会,并且已经报名第七届。

11月中旬,艾周平畅谈了参会心得:进博会为外商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并进行跨行业展示的绝佳平台。而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也不断帮助外商在中国找到新朋友和新机会,从展商变为投资商。置身其中,外企真切感受到,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了。

除了实现自身发展,贺利氏还积极带动外企同行一起携手向前。就在今年8月18日,贺利氏与赢创、雅诗兰黛等共同发起成立闵行区外商投资协会。艾周平被选为协会首任会长,担负起团结和带动更多外企为闵行、上海建设发挥更大作用的责任。“贺利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受益者,是中国市场的发展让贺利氏有了今天的成就,现在我们也希望为成员单位和当地政府做一些事,面向未来,携手发展。”艾周平说。

回顾近30年在华发展历程,艾周平总结道:“企业遵循的是商业逻辑,始终把市场和客户放在第一位。贺利氏作为拥有36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经历了多轮经济周期的考验,也遭受了战争年代的冲击。从我们自身经验来说,企业投资决策的基础,是对一个市场长期、基本的判断,而不会只看眼前几年的起伏冷暖。贺利氏愿看好中国,扎根中国,并将持续投资中国,坚信能够与中国改革开放同行,共同书写新的‘百年篇章’。”

栏目主编:李晔

本文作者: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