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浩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更多>>
更多>>
更多>>
新闻中心

大国重要主场外交前夕,央媒为何聚焦这家青岛企业?

发布日期:2024/9/3 17:22:59

浏览次数: 点赞数: 收藏数: 关注数: 【赞一个】    【举报】    【收藏】    【关注】
大国重要主场外交前夕,央媒为何聚焦这家青岛企业?
蓝睛
【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9月3日讯】

一场重要的主场外交即将举行。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北京举行,中非双方将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介绍这场峰会:这是继中非合作论坛2006年北京峰会、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2018年北京峰会之后,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也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

在这场重磅主场外交前夕,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也聚焦中非合作,推出了一系列深度报道展现解码中非合作的成果和经验,关注点离不开耕耘在非洲大陆的一系列中国企业。

作为推动非洲现代化的市场同行者,是中国的企业在最前沿,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机遇,输送到遥远的非洲大陆、具化成一个个人的时代故事。就在央媒报道呈现的一系列报道中,一家青岛企业的名字频频出现。

01

他们的中国机遇

在对非产业合作中,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中国企业也由此秉承合作共赢理念融入当地,在市场化运作中把中国机遇落地成为非洲大陆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机遇。

时代机遇的最大价值,或许就在于为足够多的普通人,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对于雅各布斯来说,中国机遇带给他的是一份具备良好报酬和成长性的工作,让他“成家立业还能开车上班”,这在十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伊万来说,中国机遇带给他的,是从学徒成长到组长,成为拥有一技傍身的技术人才,“不仅改变了生活,更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方向”。

把中国机遇与他们连接在一起的,就是海信南非工业园。工业园所在的亚特兰蒂斯镇,曾是南非的制造业中心,后因产业技术变革等原因一度衰落,大量工厂关闭、失业率接近50%。

转机出现在2013年。这一年,由海信和中非发展基金投资兴建的海信南非工业园落户于此,建起电视机和冰箱工厂,是南非40年来中资企业投资额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工厂,也是中南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代表项目。

就业的大门就此打开,许多像雅各布斯、伊万一样的当地人的命运,也由此得以改变。中国机遇,就这样在当地具化成了个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作为中南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代表项目,工业园已为当地创造1000多个直接就业机会、5000多个间接就业岗位,约70%的管理岗位由当地员工担任。

据统计,约 60% 的非洲人口年龄在 25 岁以下,2050 年非洲人口预计将达到近 25 亿。这也意味着,到 2025 年时非洲必须创造超过 1500 万个体面的工作岗位,才能应对人口增长。

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带去的正是宝贵的工作机会,这是中国机遇的具象化落地。

02

中国品牌,南非制造

南非是最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中国已连续15年稳居南非第一大贸易伙伴,南非连续14年成为中国在非洲最大贸易伙伴。着眼未来,由工业化驱动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变革是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中非合作的关键也在于此。

2022年2月27日,海信南非工业园首批交付英国市场的冰箱成功发运。“中国品牌、南非制造”的家电产品出口到欧洲市场,这代表着非洲工厂的生产质量控制水平达到了新高度。


产品打进高标准的欧洲市场,其背后是海信南非工业园对于当地产业链的全方位拉动。

无论从生产效率还是从综合成本来考虑,产业链本地化程度越高,相应的竞争力就越强。对于真正扎根海外市场的龙头企业来说,如何自己扎根做大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拉动本地配套产业链转型升级,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例如冰箱衬垫生产与底托组装,国内通过覆膜工艺已经能够同步完成,但当初南非当地企业依然使用的是传统工艺,由两家供应商分别供货再进行组装,整体交货周期是国内的3倍。

海信着手整合资源,帮助当地企业了解新技术,实现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今年4月份,一家当地配套企业成功启用新工艺,成为南非首家使用覆膜工艺的企业——一家企业作为样板,逐渐延伸开的就是南非家电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海信南非工业园落地11年来,本土化制造推动园区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年产能从2013年的55万台增长到150万台,营收提升了5倍。一家当地冰箱衬垫供应企业就在海信带动下,从只有16名员工、3台设备,发展为拥有150名员工、16台设备,来自海信的业务量占比超过其整体业务量的七成。

在中非民间商会发布的《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中,海信、华为等企业被作为中国企业拉动非洲发展的典型案例。根据报告,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市场导向型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新领域投资”等方式,完善非洲工业体系。


中国企业,正成为当地工业化的驱动力。

03

向世界输出中国机遇

在2015年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提出了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其中就包括“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

在2018年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八大行动”,其中第一项行动就是“产业促进”。

在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又提出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其中“贸易促进”“数字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等都与中非产业合作息息相关。

从数据来看,产业合作,尤其是制造业的提升是非洲当前发展最需要补上的短板。截至 2023 年第三季度,非洲仅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 2%,全球制成品进口中仅0.6%来自非洲。

几十年来,制造业工业化一直是非洲发展议程的重中之重。作为全球产业分工的后发区域,非洲的制造业工业化亟须有足够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跨国企业,以扎根当地的形式带动当地的产业链发展。

这是中非合作的重点,也是海信正在非洲做的事业。

就在不久前,海信埃及电视工厂项目签约仪式在埃及总理府举行,海信在非洲建立第二家大型制造工厂,占地约200亩,预计2024年投产。


图源:海信

作为中国最早出海的企业之一,“本土化”正是海信一直坚持的全球化理念,目前在全球设有26所研发机构,34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本土化”的理念,让海信的全球化进程,成为扎根当地、服务当地、贡献当地的合作共赢进程。2023年,海信营收已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收入858亿元,占比近43%。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市场驱动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正在通过中国企业的实践,落地成为全球化的中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