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引导青年在乡村创新创业、出彩圆梦——青山敞开怀 青年入乡来
来源:广搜网 日期:2025/6/5 20:05:54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浙江引导青年在乡村创新创业、出彩圆梦——青山敞开怀 青年入乡来
中国组织人事报
一湾清澈的湖水、一片如茵的绿地,邀三五好友,搭一顶帐篷……在浙江安吉县夏阳村小杭坑营地,既能休闲露营,也可享受美食和咖啡。以前的夏阳村,交通闭塞、资源匮乏。“85后”村支书鲍鑫返乡创业,聚力发展露营产业,将小杭坑打造成小红书友口中的“安吉小瑞士”,年旅游收入突破1200万元,实现了“一顶帐篷富裕一个村”。
安吉县夏阳村小杭坑营地。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青年选择回到农村创业,成为乡村建设的生力军。截至今年年初,浙江已累计培育农创客8.4万名、现代“新农人”26.5万名。越来越多青年人才看到了乡村的美,看到了乡村大有可为的天地,他们来到乡村、扎根乡村,在这里创新创业、出彩圆梦。
带着情怀来 练就本领干
政策支持引才育才打造入乡强磁场
“十四五”开局,浙江承担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引导青年入乡创业,正是绘就乡村共富新图景的重要举措。
今年1月,浙江省政府公布2025年十方面民生实事。在就业创业方面,提出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000个,旨在建立健全支持青年入乡发展的链接平台,畅通入乡渠道,拓展县乡就业创业空间。
2月24日,安吉县余村青来集实践站点启用,成为全省首个启动运营的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每个站点都配备了一名县(乡)联络员,及时为青年解答入乡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定期联系走访,为青年在产业发展、个人成长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安吉县实践站点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提供涵盖就业指导、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生活配套等方面的多元化一站式集成服务。”
图片
安吉县余村青来集。
浙江各地通过全链条政策供给,引进青年、培养成长,让青年入乡从一腔热血走向一展宏图,成就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开拓渠道引才,做大蓄水池。湖州市出台《青年入乡发展“520”行动方案》,因地制宜培育乡村产业,开拓青年入乡发展渠道,推动形成涵盖创意农业、乡居民宿、户外运动等业态的乡村产业体系,引才聚才效果初显。“计划到2027年,培育现代‘新农人’6万名以上,新增返乡入乡青年创业项目1000个以上。”湖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结合特色产业帮带培养,练就兴农本领。建德市结合特色农业发展,制定草莓产业“莓好菁英”成长计划,为青年人才配备省市农科院专家、本地“建德师傅”等专业导师,每月开展种植技术、网络销售等线上线下培训。经专业帮带,“莓好菁英”青年人才种植的草莓年销售额从120万元增至1360万元。玉环市实施乡村职业经理人、“农二代”接班人、“乡村工匠”等三大培育计划,围绕乡村新产业新模式打造、村庄业态规划、电子商务等,开展系统培训超1000人次。
在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共同富裕培训中心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5类共26个现场教学基地,吸引一大批青年学员参训。桃园村党委书记金正华介绍:“充分利用培训中心平台,总结乡村振兴经验、传播乡村振兴理论,引导更多青年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
春耕时节,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的千亩农田泛起新绿,万株麦苗在田间随风舒展。5年前,35岁的刘松被选聘为永安村乡村CEO,自此开启农村职业经理人生涯,投身村集体经济发展。5年后,永安村打造了“禹上稻乡”综合体,八村联合抱团共富。
图片
刘松在“禹上稻乡”。图片由杭州市余杭区委组织部提供。
“紧跟需求选聘和培养一批懂乡村、善经营、有想法的高素质青年人才,补齐乡村运营人才短板。”谈起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的初衷,余杭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规范化管理、专业化运营、利益化联结,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农文旅产业发展和村级集体资产运营能力,为余杭推动片区组团发展、建设共富新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农村职业经理人这样一个新职业,余杭区余杭街道探索出一条“乡村造梦师”阶梯式培育、评价路径。让年轻的“造梦师”下沉村里,打造“一村一品”特色项目,结合项目落地转化成效,对“造梦师”进行评价认定,形成“乡村造梦师助理—乡村造梦师—职业经理人”阶梯式成长路径。
5月初,2025浙江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启动,300个学员名额吸引了5000余人报名。集中面授、基地研学、驻村实战,旨在系统培养乡村急需的复合型、经营型人才。刘松也是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导师之一,“我愿意把乡村运营的经验教给大家,让更多年轻人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
关注“当前之困”也解“后顾之忧”
服务保障让青年安心入乡逐梦沃野
小路两旁,鲜花盛开,一席草地,一套桌椅,就是现成的“大自然工位”。安吉县余村,以优越的自然环境著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如今的余村,在绿水青山间探索乡村3.0版本,打造青年才俊们的创业乐园。
截至2024年底,余村累计推出3000个“大自然工位”,配备桌椅、无线网络、充电等基础设施,保障水电畅通、网络畅通、交通畅通,形成5分钟便捷生活工作服务圈。全新的办公形态吸引城市青年“移动办公”,一批批“全球合伙人”“数字游民”在村里落脚生根,也为余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点击视频看00后“有福青创农社”主理人的快问快答↑↑↑
(视频由德清县委组织部提供)
“新乡人”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和“原乡人”牵手共富,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在小杭坑露营营地,村民蒲艳霞学会了不少新本领,做咖啡、当客服、布置场地,样样在行。在营地的“巾帼共富岗”,每月不仅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还能就近照顾家庭和孩子。
在安吉余村,年轻的合伙人们联合发起了“原乡计划”,为乡村小店写故事、做宣传。“徐阿姨,把烧饼拿起来,笑一笑。”“咔嚓!”一张海报照片顺利产出,配上文案,一组图文并茂、网感十足的推介,让徐阿姨的烧饼摊意外出圈,一天能卖烧饼上千个。
在塔莎园艺共富花园,主播线上卖花、花农打理花圃、包装员打包发货……现代化农业标准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通过“村入股、企运作、民出力”的运营方式,塔莎园艺创造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400多户农户从事花卉种植和果蔬生产,2023年获评省级示范共富工坊。
图片
塔莎园艺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图片由海宁市委组织部提供。
正如王天云所说:“一盆小植物,都可以让人从中收获美好和治愈。我希望打造一个专业种花的农场,能够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条花路向共富。”
青年入乡,赋予乡村青春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和美乡村的新生活定会“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图片及视频除署名外由安吉县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