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代塑”前景广阔
来源:广搜网 日期:2016/7/6 18:02:49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以竹代塑”前景广阔
光明网
【绿色发展·大家谈】
作者:罗岳平(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全球范围来看,塑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在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应用广泛。但不规范生产、使用、处置塑料会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带来生态环境污染,甚至会影响群众的健康安全,不利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因此,加快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势在必行。
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开展减少塑料使用的工作。例如,法国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所有快餐店必须将一次性塑料餐具更换为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并计划到2030年将一次性塑料瓶的出售量减少一半。德国则通过提高空瓶回收率促进塑料的循环利用,已经取得明显的减塑效果。我国则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力争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在福建武夷山传统集市“柴头会”上,人们在挑选竹制品。新华社发
竹子是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2022年11月,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在全球深化“以竹代塑”合作,增加绿色竹产品的使用比例,更好发挥竹子在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以进一步减少塑料使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在我国,由于竹类资源丰富,不论是原竹产品还是利用竹浆等生产的衍生产品,都拥有丰富的品类,“以竹代塑”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从基础条件看,我国“以竹代塑”家底丰厚。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竹林面积641.2万公顷,竹资源、竹林面积等均居世界首位,成片竹林面积、年产竹材、年产竹笋数量分别达到世界总量的1/3、1/3、1/2,毛竹林的分布尤其广泛。推广“以竹代塑”,一方面可以利用好丰富的资源存量,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竹林种植的规划,分别满足原竹产品制作和生产竹纤维两个发展方向的需要。
从技术层面看,“以竹代塑”也基本没有障碍。过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制品,根本原因在于方便,而一般使用的竹篮、竹筐或背篓等竹容器,主要缺陷在于不能折叠、体积大、外表粗糙、老化速度快等,居民不愿携带。对于上述问题,技术上已实现突破:一是促进这类原竹产品升级换代,让居民乐意接受;二是规模生产竹制可降解包装袋,其质量与手感已与塑料包装袋相差无几,只是目前的成本还略高一些,这应成为“以竹代塑”的主攻方向。将这些可降解包装袋循环利用起来,带来的再生量加上每年我国竹资源的供应量,完全可以局部甚至整体替代相应的塑料使用。当前的关键是如何继续改进生产线,提高竹材的利用率和产品品质,并切实降低成本。与此同时,还应有计划地向社会推广这类包装袋,使其在各种场合顺利替代塑料制品。
从应用领域看,“以竹代塑”的范围非常广泛,需要不断巩固和拓展细分方向。比如筷子,以塑料为原料的密胺筷,虽看起来轻巧、清洗方便,实际上价格却比竹筷贵。而各类塑料容器、塑料玩具等物件,实现竹材替代也并不困难。此外,竹纤维还可用来生产复合材料。例如,以40%的比例将竹纤维与塑料混合,获得的产品具有更高的强度;含竹量80%的竹塑型材是优质的装饰材料;竹缠绕复合管可广泛应用于水利、住宅等建设工程……
笔者认为,全面推广“以竹代塑”,需要充分调查当前的塑料制品类型,具体分析如何利用竹纤维全部或局部替代。目前,竹产业的发展局限主要在于仅仅满足开发由原竹直接制作的产品,还没有大规模、产业化提取竹纤维,再用其二次生产。实际上,“以竹代塑”的关键就是摆脱竹的原生态束缚,产业化获得竹纤维,再以之为基础原料制造丰富的产品。
由此看来,我国竹产品的开发应沿着两个方向推进:一是培育高品质的竹子,用原竹制作精美产品;二是以获得竹纤维为目的,选育相应品种,以速生的方式获得更多资源,以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依赖。对于前者,目前我们的基础已经非常扎实,各类产品琳琅满目;而对后者的认识尚未提升到战略高度,还需要进一步引导,打造完整产业链,实现对塑料的安全替代。同时,畅通回收渠道,将竹纤维循环利用起来,减少焚烧量,以降低竹材的种植压力。
总之,“以竹代塑”倡议既契合我国国情和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又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举措,应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由此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新贡献。
《光明日报》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